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大进阶

文章来源:经济贸易系   发布时间:2023-11-20   访问量:491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名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9年开始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将高职院校教师纳入;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12月公布了17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这些重大政策举措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阶。

从教学实施到教学创新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进行界定,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践技能欠缺,因此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双师型”,以此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经过多年建设,2020年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均达到54%,说明“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分专业建设一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将教学创新(教学研究)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的一个重要维度。自此,“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能够从事理论和实践教学,而且要能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从个体培育到团队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突出个人能力培育,各级培训也是以个体能力提升为主,各种评审也主要是突出个人的业绩。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改革发展综合性明显增强。任何单一的举措都难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发挥团队的力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先后分两批公布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培养单位364个,引领示范省级和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此同时,2021年和2023年第二批、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分别评选出职业院校团队40个和30个。

通过团队建设来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以结构化的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团队的力量破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洪流。

从自主创新到协同创新

与普通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教师队伍也比较复杂。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三融”特性,仅靠教师自主创新难以实现,需要加大协同创新的力度。

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建立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求建立起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将专业大类中的多个创新团队组织起来,推动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不仅如此,每个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还配备了国家级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引领共同体建设。此外,2022年年底新认定的17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都由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和头部企业以“1+6”的形式组建了高水平培训协作共同体。最近实施的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也要求培训基地跟进,组织5至10名核心成员搭建国家级工作室和技能平台。

可见,无论是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与培训基地,还是名师(名匠)名校工作室与培训基地,协同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从一般性建设到梯队建设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努力打造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对教师队伍梯队建设重视不够。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创新培训方式,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和培训者等的能力素质提升。两个文件都体现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思想和要求。

从实践来看,各职业院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匠、专业领军人才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梯队。高水平、结构化、梯队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互支撑,推动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方位发展。

从数量补充到质量提升

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培养职教师范生的院校数量少,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机制不健全,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致使职业院校教师长期数量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居高不下,解决数量问题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已低于20∶1,高职院校由于2019年以来多次扩招,目前生师比高于18∶1,但总体可控。

当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必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需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现实来看,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拥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比为8.5%,而普通高中为11.47%;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中职是25.2%,普通高中是27.49%;高职博士生教师占比为2%,而普通本科高校占比为39.34%;正教授职称教师占比,高职是4.7%,普通本科是16.98%。虽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不具有可比性,但差距过大不利于类型教育的发展。

基于上述差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国家将加大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作者:曹晔,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授)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24日05版